中隆福科技,皮肤变黑了怎么办?最正规的美白方式曝光了!!!
40度高温的夏季,也有不少人不擦防晒霜,光着膀子直面烈日骄阳,更别提寒冷的冬天了。
其实,无论冬夏,做好防晒都至关重要。
但实际上,仅有21.3%的中国人有使用防晒霜的习惯,主要是女生,超过70%的中国男性从不防晒。
这样奇妙的人群分布背后,其实是中国人把防晒霜简单理解认知的单一化:防晒被归为了简单的美白产品,而不是为了健康。
这样的理解是错的。说到底,中国人对防晒霜的认知太少了。
一切只是为了白
比起白皮肤的欧洲人,中国人天生就容易晒黑。
根据皮肤的日光反应,也就是从晒黑和晒伤两个维度衡量,皮肤被分成六种类型。日本化妆工业联合会调查显示,亚洲人多为第三型和第四型皮肤,也就是不容易晒得浑身发红,却很容易出现皮肤黑化的特殊体质。
“以白为美”的审美观念和“一晒就黑”的残酷现实,让中国女人从未停止过追逐美白产品的脚步。
比如,有些爱美人士已经率先迈出一步——漂白。简单地说就是在化妆品中添加具有腐蚀、剥落表皮角质细胞的物质来达到美白效果。常听到的“果酸换肤”就属于温和版的漂白。
但“刷一层白一度”,只可惜皮也会被越刷越薄,皮肤屏障被破坏,造成敏感肌,是治标不治本的典型手段。
事实上,这些姑娘的美白之路都走歪了,防晒才是美白的第一要义。
要了解防晒,首先要了解紫外线。紫外线按波长分为长中短三个波段,也就是UVA、UVB和UVC。最后一个UVC在努力进入地球前就被臭氧层拒之门外,基本不用考虑了。
剩下的两个里,中段的UVB能直达皮肤表面,是晒伤、晒红、晒出水泡等一切皮肤问题的罪魁祸首,可以称为“晒伤段”。伤痕累累的欧美人研发防晒霜的时候,最先瞄准的就是“晒伤段”UVB。因此隔绝UVB在很早前达成了全球共识,在防晒霜标示为“SPF”,SPF越高则防晒伤能力越强。
而姑娘们更在意的晒黑主要是由长波长的UVA引起的。
它能够直接伤害真皮层,也就是皮肤最底端,引起黑色素沉淀,可以称为“晒黑段”。
于是,更懂亚洲女人的日本人首先推出了“晒黑段”UVA防护标准,在防晒霜中显示为“PA”,加号越多防晒黑能力越强。
因此,主打防UVA、防晒黑的日系防晒霜称霸了中国姑娘的梳妆台。对亚洲女人来说,伤不伤无所谓,关键是不能黑。
这样的想法,其实忽略了防晒霜最重要的功能:抗老。
————
不防晒,老得快
不涂防晒,晒黑只是第一步,更要命的是阳光还会让人老得更快。
很多人认为,亚洲人老得慢,不用像欧美人一样天天擦防晒。但早有研究表明,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的人群比较少暴露的人皮肤老化速度加快十年。
法国妇女会比中国妇女早十年出现第一根皱纹,但在皱纹的增长速度上,中国妇女会在40-50岁阶段实现弯道超越,达成“老得比法国人快”的新成就。
先来简单地解一下皮肤的结构。
皮肤分三层,表皮、真皮、皮下组织。真皮中的胶原蛋白、弹性蛋白和提供结构支撑的纤维外基质就像是紧密排列的小气球,“嘭嘭”地撑起了你的脸。
刚刚已经提到了,到达地球的紫外线主要是UVA和UVB。会让人晒黑的UVA穿透能力强,直达真皮,这道光一照射,本来饱满的纤维细胞就会皱成一团,细胞缩小了,活动空间也就大了,原来紧密排列的纤维细胞瞬间溃不成军。
表皮承受不住这突如其来的空虚,就会出现皮肤的松弛,向下走的脸部线条等等。
而很多人不那么在意的UVB则更狠,不仅会刺破你的胶原蛋白,还会让你长出异常纤维细胞。
想象一下,原本长得都一样的细胞里突然混入了不规则的外来客,表皮便会出现褶皱,也就是长皱纹。
紫外线还有个大杀器,产生“自由基”,它能直接影响基因,基因表达里控制皮肤老化的部分被缩短,细胞增殖减慢,简单的说,亚洲人“天生不显老”的优势被砍断了,从根源上重回年轻态的美梦破灭了。
总的来说,紫外线不仅让人变丑,还在货真价实地加速你的衰老。
因此,我们建议大家,购买防晒霜的时候,可以优先考虑SPF指数,因为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抵挡更狠的UVB,相比之下,比抵挡UVA、防止晒黑的PA指数更重要。
————
涂防晒的姿势,很多人都错了
比起放飞自我的中国男性,中国年轻女性逐渐有了涂防晒的意识,但问题是她们涂抹的厚度每平方厘米都不足0.5mg,根本达不到理想的防晒效果。
紫外线如此可怕,那防晒霜到底该怎么涂?
首先得涂够。上文我们已经提到代表防晒伤指数的SPF值,在产品测定时,防晒霜的用量是2mg/c㎡,大概一块钱硬币那么大。要达到SPF数值的防晒效果,至少也要用到这个量。
做点简单的计算,如果你买了一只SPF50的防晒,以大多数中国人抠门的用量看,你每次只使用0.5mg/c㎡,那么实际的防晒指数只有SPF2.5,基本等于白费。
其次,阴天和室内也得涂防晒。虽然云层与玻璃阻挡了大部分的UVB,不至于发生走在阳光下被晒出红斑的惨剧。但UVA凭借着过人的穿透力,依然可以越过云层和玻璃来到你的身边,达到晴天约95%的量级。
最重要的是要发扬不怕烦的精神。出门前15分钟擦上防晒,使其尽快形成保护膜。
2011年,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(FDA)就明确规定防晒产品不得标注“防水”、“防汗”,而要标“抗水”,免得消费者误以为它们提供100%保护。
同样,FDA也没批准过在防晒霜上打长效的标签。所以,别太相信市面上那些“防水抗汗”、“12小时不脱妆”的防晒产品,及时补涂防晒霜。
除了防晒霜,最便宜有效的防护措施其实是打伞、穿长袖、躲在家里不出门。遗传学家萨拉·蒂什科夫早就告诉我们:如果把黑猩猩浓密的毛发刮了,你会发现它们的皮肤颜色非常白嫩。
国际品牌资讯-,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如有侵犯版权请来信告知E-mail:1308654573@qq.com,我们将立即处理。